其中500多為河涌名
  文/廣州日報記者譚秋明 通訊員文燕媚
  今天,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正式啟動。上午10時,廣州地名調查員及義工將率先在北京路、上下九展開普查工作。據悉,該次全國地名普查距上一次已時隔30年,預計將於2018年完成,最終形成定點清新、條目準確的國家地名數據庫。該次工作還將把廣州地名含義、歷史沿革等梳理調查清楚。對於錯名、重名、消失地名等進行修正變更。
  廣州市民政局即日起向市民徵集地名故事,以期瞭解、分析各地地名來歷、含義與歷史沿革。
  普查11大類地名
  據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負責人龍少齊介紹,這次地名普查的主要任務是:查清所有陸地區域行政區域,非行政區域,群眾自治組織,居民點,交通運輸設施,水利、電力、通信設施,紀念地、旅游景點,建築物,單位,陸地水系,陸地地形等11大類地名的基本情況,對有地無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實體進行命名,對不規範地名進行標準化處理,設置標準規範的地名標誌,建立、完善廣州市地名和區劃數據庫。
  “地名普查工作,最難的一件事是查清某一個地名的歷史沿革和含義。”龍少齊稱,由於廣州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,很多街巷、地區的命名都和歷史故事、歷史人物或特定時期相關,她舉例說,市民政局所在的西湖路,是因為當地曾有過一個西湖,經考證,西湖的水閘就在如今的光明廣場旁邊,而和西湖路相交的起義路,它的正確地名應為“廣州起義路”,是以歷史事件命名的道路。龍少齊說:“類似的地名來歷、含義、歷史沿革故事,歡迎廣大市民為我們提供線索。”
  穗年增900新地名
  據瞭解,自上世紀80年代開展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以來,廣州新增地名約40000個。其中:新批准地名32377個,開展有路無名整治重新確認道路(街巷)歷史地名7623個,配合河涌整治補辦河涌命名767個。
  “廣州每年約新增八九百個新地名。近10年內,2005年和今年,是新增地名最多的兩年,都有1300多個。”龍少齊稱,2005年,廣州進行了一次區劃調整,當時,蘿崗、南沙等新區規劃建設了大批道路、建築、基礎設施等,因而產生了大量的新地名。今年則因為500多條河涌補辦了命名手續,而產生了大量的新地名。
  這些年廣州消失的地名到底有多少?龍少齊坦言:“現實中有一個難題,城市變化了,甚至整片街區都消失了,地名卻始終無法消失。”原來,由於一些曾居住於某地的市民的戶口沒有及時辦理遷移手續,或因各種原因無法辦理遷移,他們的身份證、駕駛證、出生證等證件上,依舊使用著這些消失的地名。她表示,在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中,將嘗試破解這一難題。  (原標題:今年穗新增1300多地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kjmxfxwwsp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